湖南法治报讯(记者 王薇 通讯员 罗丽芳 曹雪晴)“执行有力,公正执法!”近日,申请人刘某将一面饱含深情的锦旗送至芦淞法院执行局。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执行干警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株洲市芦淞法院迎难而上、成功执结一起典型"行为执行"案件,有力破解执行难题的最佳褒奖。
某房地产公司在刘某房屋红线范围内设立了两根电线杆和变压器,影响了刘某及家人的生活。刘某遂将某房地产公司和国网电力有限公司某供电分公司诉至芦淞法院,该案经过审理,判决某房地产公司限期迁改位于刘某私宅用地规划审批线范围内的两根电杆、断路器、电缆及其附属设施;国网电力有限公司某供电分公司负有提供必要协助的法律义务。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承办法官发现,这绝非简单的"拆除"指令,不仅牵涉复杂民生考量——设施拆除直接影响多户村民的日常用电,也面临着行为执行特有的复杂难题。首先,判决要求的是"迁改"这一特定行为,而非金钱给付或动产交付,其履行过程复杂、周期长、不可逆性强,对执行措施的选择和时机把握要求高。其次,涉案电线杆承载着周边多户居民的用电需求。强制拆除或仓促迁改,极易引发区域性停电,影响群众基本生活,社会风险大,如何在保障申请人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成为最大难点。再次,迁改工程专业性强,需责任主体(房地产公司)积极作为,更离不开专业机构(国网电力)的密切配合。协调两家单位同步行动,厘清各自职责边界,确保技术规范和安全,是一项艰巨的协调任务。而初期某房地产公司对履行迁改义务态度消极,行动迟缓,存在明显的规避执行倾向。
面对以上困难,执行团队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勘查,评估迁改工程对周边村民用电的影响,明确保障民生用电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为后续执行方案设定前提。同时,执行法官主动出击,积极协调国网电力有限公司某供电分公司,详细询问并明确告知迁改工程所需提交的全部材料清单审批流程和技术规范,为房地产公司履行义务指明方向。
针对房地产公司的消极态度,执行法官多次约谈其负责人,释明法律义务及拒执后果。在沟通效果不佳的关键时刻,芦淞法院依法向其发出《预处罚通知书》,明确指出如逾期仍不履行,将面临严厉的罚款等处罚措施。这份极具震慑力的法律文书,成为打破僵局、迫使责任主体"动起来"的关键一招。
在司法强制力的有力震慑和执行团队细致入微的协调、督促、保障下,2025年7月,某房地产公司最终按要求将涉案电线杆及相关设施安全、合规地迁离了刘某的宅基地规划红线范围。困扰刘某多年的"拦路虎"被彻底清除,其合法权益得以圆满实现。
责编:刘惠明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